2025年10月11日,黃海之濱,煙臺海陽。
連理島和萬米金灘上,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不遠處那艘佇立在海天之間的發射船。船上,“引力一號(遙二)·海瀾之家號”運載火箭如同白色的巨塔,靜待一聲令下。
“5,4,3,2,1,點火!”
上午10時20分,橘紅色的火焰噴發,推動火箭拔地而起。10分鐘后,載荷順利入軌的消息傳來,指揮中心和觀禮現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同日,山東省商業航天產業創新發展會議在海陽舉行,這是山東首次在省級層面召開商業航天會議。
6公里半徑內搞定火箭發射全流程
海陽,這座曾以“地雷戰”和“亞沙會”聞名的濱海小城,如今有了“東方航天港”這張嶄新的城市名片。
發射前一日,海濱中路的酒店客房早早客滿。“大多數客人都是為觀看火箭發射而來。”一位前臺工作人員表示。
這是“引力一號”的第二次蒼穹遠征,也是東方航天港保障的第20次海上發射。作為國內唯一的商業航天海上發射母港,東方航天港將火箭發射全流程壓縮在6公里半徑內,可實現火箭出廠-轉運-上船“2小時快速響應”。
選擇海陽,并非偶然。
地理的饋贈。山東綿長的海岸線,特別是東部海域,航線密度低、安全性高,是理想的天然發射場。海上發射航落區安全性好、軌道靈活,可滿足不同傾角衛星的發射需求。
產業的必然。山東是工業大省,裝備制造、新材料、電子信息產業基礎雄厚。“山東構建了集火箭、衛星、發射服務、數據應用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箭元科技市場營銷部負責人張巍告訴記者。
政策的遠見。2019年6月,山東在煙臺海陽海域成功完成國內首次海上火箭發射后,隨即啟動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建設,山東商業航天產業發展進入了新階段。《山東省航空航天產業發展規劃》《山東省加快推動商業航天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陸續發布,政策紅利持續釋放。
“我們正依托完備的發射保障能力和‘一站式’便捷發射優勢,持續提升發射頻率。”煙臺市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市航空航天產業鏈鏈長高君勃表示,力爭全年海上發射次數突破兩位數。
從火箭到衛星到配套全鏈條布局
倘若將火箭發射比作“太空運輸服務”,那么山東的抱負遠不止于成為優秀的“出租車司機”,而是要成為“交通系統”的規劃者和運營者。
在東方航天港衛星數據應用展示中心,展示了火箭、衛星制造、配套的產業成果,恰恰對應著山東商業航天的三大重點方向——運載火箭及發射、衛星制造及應用、航天配套。
展廳內,東方空間、天兵科技、星河動力、箭元科技等商業航天企業齊聚。各家的“拳頭”產品紛紛亮相。“我們計劃在年底前完成天龍三號的首飛,并在海陽規劃建設發射工位,通過火箭自研、規模制造加專屬發射工位的全產業鏈布局,構建起每年超30發的商業發射能力。”天兵科技品宣工作人員蘇圣華介紹。
在核心產業環節,山東已實現從火箭到衛星再到配套的全鏈條布局:
火箭制造領域,已落地3型固體火箭、2型液體火箭總裝項目,其中山東長征火箭、東方空間、星河動力等龍頭企業,已具備年產50發固體火箭的產能規模;煙臺九天行歌、青島寰宇乾堃、德州桐強科技3個關鍵結構件制造項目,可年產150個火箭貯箱,產能居全國前列。
衛星產業領域,省內14家單位累計發射衛星96顆。吉利星座定位未來智能出行,開創“衛星物聯網”差異化賽道。東方慧眼、凌云等多個大型星座建設正穩步推進;航天科技513所在衛星核心部件和微納衛星制造領域技術領先;正在建設的濟南衛星AIT產線,投產后將實現年產100顆500公斤級衛星的能力。
配套產業領域,青島智騰微電子的智能傳感器在商業運載火箭領域同類產品中市場占有率達80%以上,威海拓展纖維的高性能碳纖維、煙臺東方藍天鈦金的高性能緊固件等,在航天領域均有廣泛應用。
除了構建航天制造全鏈條,山東正積極拓展應用場景,打造數據應用新生態。充分發揮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李德仁院士團隊技術優勢,加快建設“東方慧眼”星座,以龔健雅院士團隊打造的“開放地球引擎系統平臺”和東方航天港衛星數據智算中心為依托,持續挖掘衛星數據的戰略和商業價值,推動空天信息服務在全國范圍內應用推廣。
“全省一盤棋”的集群打法
10月11日舉行的山東省商業航天產業創新發展會議上,各市的招商推介,沒有同質化的內卷,只有差異化的協同——
煙臺聚焦海上發射、火箭制造、衛星研發、航天文旅等,已形成“天上有星、陸上有箭、海上有船、空中有網”的商業航天全產業鏈發展格局;
濟南、泰安主攻液體火箭制造、試驗以及衛星研發應用等,一大批優質航天產業項目落地投產;
青島側重測控服務與海洋遙感應用,已形成覆蓋國家重大工程與商業星座運營的完整測控能力。
其他城市也結合各自優勢,積極布局商業航天關聯配套產業,全省已初步形成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的集群格局。
一位與會企業代表評價,“山東正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各市是棋盤上功能互補的棋子,共同構建一個強大的產業集群。”
金融活水的注入,讓這個集群更具活力。近年來,省新舊動能轉換基金先后組建設立3只商業航天方向基金,累計投資商業航天項目90個,基金投資額超80億元。
“我們目前已經投資了東方空間等多家商業航天企業。”國豐申萬投資條線投資總監獨旭表示,看中的不僅是產品和技術,更是山東完整的產業生態。
當火箭劃破天空,它承載的不僅是衛星,還有一個經濟大省面向未來的產業雄心。山東力爭到2027年,具備年產100發運載火箭、150顆商業衛星的能力,商業航天產業規模達到500億元,加快構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商業航天高質量發展新高地。
(大眾新聞·大眾日報記者 劉玉凡 劉笑笑 呂樂 楊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