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堂經理引導客戶辦理業務
客戶用機器人“工小智”預約取號
客戶經理到企業走訪
□本報記者趙鑫玲本報通訊員宋開峰
一直以來,工行德州分行堅守金融為民的初心,將發展普惠金融作為履行政治責任、服務區域發展的核心主線。緊扣京津冀協同發展、德州制造業強市及“噸半糧”產能建設等重大戰略,該行持續優化金融資源布局,逐步構建起以鄉村振興金融、數字普惠金融、產業鏈金融為支撐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數據顯示,截至8月末,該行普惠貸款余額達80億元,惠及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近萬戶,以金融力量為地方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金融“活水”潤沃野
農業農村是國家發展的根基,服務“三農”始終是普惠金融的重點方向。工行德州分行將鄉村振興置于優先位置,聚焦糧食安全與鄉村產業振興,創新“政銀協同、產品創新、渠道下沉”服務機制,持續加大涉農信貸投放。
一方面,該行精準對接農業龍頭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及鄉村重點項目,強化產業金融支持。另一方面,依托種植e貸、養殖e貸等線上普惠產品,有效破解農戶“缺抵押、缺信用”的融資難題,讓涉農融資更便捷、更高效。今年春耕關鍵期,平原 縣位種糧大戶因生產周轉急需資金,工行德州分行快速響應,第一時間為其發放200萬元的種植e貸,及時保障春耕生產,并帶動周邊農戶擴大種植規模。在武城、樂陵的一些特色鄉鎮,該行已累計為近百戶涉農小微企業提供億元級貸款,有力助推“一鄉一業”特色產業發展。
截至目前,工行德州分行普惠涉農貸款較年初增長超10億元,惠及農戶和涉農小微企業4000余戶。一系列數據背后,是農民與涉農主體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該行將金融服務深度融入農時農需,為農民增收、鄉村發展筑牢了堅實的金融支撐。
數字普惠拓寬服務圈
如何破解小微企業“融資慢、融資難”?工行德州分行創新設立便捷獲貸中心,推動資產業務與客戶經理下沉,目前下沉普惠業務占全行總量達60%。通過開展“千企萬戶大走訪”活動,累計為數百戶企業發放“首貸”,將金融服務精準送達企業急需環節。
業務流程上,工行德州分行大力推動小微信貸全面電子化,壓縮審批環節,提升服務效率。依托經營快貸、制造e貸等產品,客戶僅憑交易流水、納稅記錄即可申請信用貸款,真正實現數據能融資、信用可變現。此前,山東京奧體育器材有限公司因擴大生產、更新設備面臨資金缺口,工行慶云支行主動上門調研對接,為企業量身定制了制造e貸融資方案,3日內便成功發放200萬元貸款,解了企業燃眉之急。目前,該行90%以上的普惠貸款通過線上完成,審批時間最快可縮短至1天內。
服務觸達上,工行德州分行兼顧城鄉差異,旗艦網點提供一站式線上申請服務,客戶經理依托移動展業工具實現遠程盡調與現場審批,將金融服務送到村頭巷口。創
新推出的流動銀行車,深入園區、企業提供服務,今年以來走進了近130家企業,讓“固定網點”變成“移動服務站”。今年以來,該行通過線上產品已為數千戶小微企業和農戶提供數十億元融資支持,數字普惠金融實現了覆蓋面更廣、速度更快、體驗更優,讓更多客戶在平等、便捷的環境中享受到可靠的金融服務。
固鏈強鏈激活力
當前,德州已形成食品加工、新能源裝備等特色產業集群。針對產業鏈條上中小企業普遍面臨的資金周轉壓力,工行德州分行主動融入產業鏈,圍繞上下游企業、產業園區推出園區e貸、產業e貸等特色產品,助力配套企業盤活資金鏈、穩定生產。
在武城縣暖通空調產業園,某企業憑借50萬元的產業e貸,順利推動新型節能風機下線,成功搶占市場先機;夏津縣新型紡織園區內,490萬元貸款支持企業引進無水染整設備并啟動試生產,產品附加值提升近三成;樂陵市調味品產業園中,50萬元資金幫助“老字號”企業完成無菌灌裝線改造,年產能提升15%。圍繞當地鏈主企業,該行還探索“以鏈帶群”服務模式,通過訂單融資、應收賬款質押等方式,幫助上游供應商加快回款、下游經銷商及時備貨,推動資金在產業鏈內部高效循環。截至8月末,園區e貸、產業e貸已覆蓋全市2個國家級園區、11個省級園區,為65家企業投放貸款近1.5億元。
今年以來,工行德州分行走訪企業4000余戶,完成授信約20億元,其中供應鏈及普惠貸款近10億元。與分散支持單一企業不同,產業鏈金融實現了對整個產業鏈條的賦能,帶動鏈條穩定與繁榮,是金融為民的延伸實踐。它有效緩解了中小企業因鏈條長而面臨的“融資難”問題,助推了產業集群因鏈條穩固而實現發展快,為德州制造業強市建設提供了堅實的金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