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滕璐 本報通訊員王琰
秋季天氣由熱轉涼,人體也進入一個調整和適應的階段。從中醫角度看,秋季五行屬金,在氣候上與“燥”對應,在五臟上與“肺”對應,人體最易出現秋燥。“秋季養生以防秋燥、強肺氣為重點,為冬天打好基礎。”德州市中醫院肺病科主任、副主任醫師林麗說。
秋季主氣為“燥”,人體容易出現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大便秘結、皮膚干裂等,甚至引起燥咳、痰中帶血絲等問題。防秋燥,首先應增加每日飲水量,飲食上根據滋陰潤肺、少辛增酸的原則,適當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如蜂蜜、梨、百合、銀耳等;少吃辛味食物,如蔥、姜、蒜等;多吃酸味食物,如葡萄、柑橘、柚子等。但酸性食物不宜一次性食用過多,以免傷脾胃。
強肺氣。秋冬季節天氣寒冷干燥,外邪更容易從口鼻而入、攻擊肺部,導致反復咳嗽、咳痰、胸悶氣短等癥狀。“人們應重視養肺、強肺氣,保護身體健康。”林麗說。肺的功能在于呼吸,更與“氣”的強弱密切相關。一個人氣足,肺功能自然強健。現代醫學也證實,適量運動和正確的呼吸方法可增強肺活量,改善氧氣供給。林麗推薦有氧運動和腹式呼吸兩種方式,前者包括快走、騎車、游泳等,每周3至5次,每次30分鐘;腹式呼吸,平躺或坐姿,雙手放在腹部,吸氣時腹部鼓起,呼氣時腹部收縮,長期堅持可以提高肺泡的通氣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