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市市場監管系統不斷豐富“政策包”、用好“工具箱”,以實干解難題——服務送到企業心坎 監管護航民生民利
□本報記者董建新本報通訊員王觀松徐曄
秋日的德州,從智能制造車間的機械臂精準運轉,到政務服務窗口的業務高效辦理,再到市井街巷里商戶安心誠信經營,一幅企業干勁足、市場有活力的“營商生態圖”鋪展開來。而這也是全市市場監管系統以“強監管、優服務、促發展”為主線,用實干解難題、以創新賦能發展的生動寫照——
成功爭取17個省級以上改革試點、2個國家級工作聯系點;截至今年8月底,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13.2件,同比增長33.9%,增幅連續25個月位居全省首位;全市新材料、生物醫藥領域的47家重點企業轉化專利1095項,專利轉化率達88.38%,效益累計超過60億元。
今年以來,市市場監管局充分發揮職能優勢,豐富“政策包”,用好市場監管“工具箱”,把服務送到企業心坎上,把監管做到群眾期盼處,為現代化強市建設注入市場監管領域的強勁動能。
暖企助航——以“雪中送炭”的溫暖 點燃企業發展“引擎”
“工作人員兩天多地奔波,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更讓我們感受到了德州營商環境的溫度!”回憶起今年6月的股權變更風波,德州盛云信息科技公司負責人盛世藩仍難掩激動。兩年前,旅居海外的盛世藩憑“有效期內臨時居住證”在德州扎根創業。如今企業擴張需要調整股權,卻因之前證件與現有系統不匹配,手續卡在了關鍵節點。“資金即將到賬,手續若辦不下來,整個計劃可能就要擱淺!”盛世藩回憶。
得知企業困境,市市場監管局啟動“急事急辦”機制:工作人員兩天內輾轉濟南、慶云等多地,主動對接省直部門打通數據堵點,最終高效完成股權變更。“這件事讓我們下定決心扎根德州。這里不僅有產業沃土,更有‘把企業事當自己事’的貼心服務?!笔⑹婪母锌?,也是許多在德州發展的企業家的共同心聲。
在德州,市場監管部門的幫扶不只是“及時雨”,更貫穿企業全生命周期。保齡寶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在研發首款原料藥過程中,從突破技術瓶頸、規范臨床試驗,到推進上市審批,市市場監管局全程安排專業團隊聯合行業專家跟蹤指導,并協助對接省級部門。“市場監管部門全程陪伴,為我們首款原料藥順利上市鋪平了道路,也打開了新的市場空間?!逼髽I相關負責人表示。
這樣的“政企連心”故事在德州不是個例,而是我市市場監管部門服務企業的常態。為助力中小企業破解“成長煩惱”,市市場監管局深入開展“計量服務中小企業行”“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141名首席政府服務官定點聯系322家企業,將技術指導、政策解讀送到生產一線——
在武城縣,市場監管部門以暖通空調產業為試點,開展個體工商戶特色產業集群培育,統籌質量提升、檢驗檢測、知識產權保護等資源,為產業集群提供“一站式”全鏈條服務,帶動周邊配套企業協同發展。
在平原縣各小微企業,認證專員手把手指導企業準確把握質量管理關鍵控制點,推動管理規范化,提升品牌美譽度。
針對個體工商戶“融資難”痛點,市市場監管局聯合各金融機構開展“個體工商戶金融育苗行動”,創新推出“郵商助業貸”“惠商集群貸”等系列金融產品,有效破解個體工商戶融資難、融資慢、融資貴等問題。今年以來,共實現“個轉企”2513戶;累計培植首貸個體工商戶2908家,提供貸款9.84億元,個體工商戶經營性貸款余額272.82億元。
精準監管——以“剛柔并濟”的智慧守護市場公平“藍天”
“老百姓的‘柴米油鹽’,就是我們的心頭大事;市場主體的急難愁盼,就是我們的攻堅方向?!笔惺袌霰O管局局長畢志國表示。這句工作信條,早已融入市場監管系統每一次執法、每一項服務。
2024年,我市在全省率先構建覆蓋執法全流程的標準化體系——從事前的“量體裁衣”精準普法,到事中的“合規指導”無感監管,再到事后“免罰輕罰”的閉環機制。90項輕微違法行為“免罰輕罰”清單的出臺,破解了“小過重罰”“類案不同罰”等問題的困擾。
“以前不小心漏報一項數據,就擔心面臨處罰;現在有了‘免罰輕罰’清單,出現問題執法人員上門指導整改,經營更有底氣了?!钡鲁菂^一家餐飲企業負責人的話,道出了“柔性監管”帶來的安全感。截至目前,全市市場監管系統已辦理減免罰案件821件,減免罰金額3192萬元,既守住監管底線,更給了市場主體“容錯糾錯”的空間。
信用監管的“智慧升級”,更讓“監管不擾企、服務不缺位”落地生根。隨著全市“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改革深入推進,今年全市“雙隨機、一公開”抽查檢查暨跨部門綜合監管任務共涉及抽查對象6835戶,其中3608戶實現了“多部門聯合檢查、一次上門辦完”。我市一家大型企業負責人算了一筆賬:“以前一年要接待三、四次不同部門的檢查,現在一次就能搞定,省出的時間和精力能多跑好幾個客戶。”
此外,針對企業信用修復需求,市市場監管局建立“即申即辦”機制,今年已幫助862戶市場主體移出經營異常名錄,助力“一時失信”企業重歸發展賽道。
賦能升級——以“破壁攻堅”的創新 激活產業發展“核心”
“以前產品檢測要送外地,來回半個月、運費上千元;現在在家門口3天出結果,研發周期縮短了一半!”9月19日,在天衢新區抬頭寺工業園的空調通風實驗室,德州隆達空調設備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指著運轉的檢測設備高興地說,這個投資千萬元的實驗室可檢測338個參數,不僅服務本地暖通產業,更成為行業“技術燈塔”——每年可為企業節省檢測成本幾十萬元,推動10余項行業標準優化升級。
近年來,市市場監管局圍繞區域優勢產業布局“三大專業平臺”:空調通風實驗室為暖通產業護航指路,移動式壓力容器(魯北)技術中心為新能源裝備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技術服務,紡織產業聯合實驗室助力紡織產業從“制造”向“智造”跨越。三大平臺如同“技術支點”,撬動相關產業產值快速增長。
質量強市建設的“精準滴灌”,讓“德州制造”的品質底色愈發鮮亮。實施產業鏈供應鏈質量聯動提升工程,為每條重點產業鏈繪制“質量圖譜”、制定“提升方案”:寧津電梯產業鏈串聯起上下游企業,入選山東省質量強鏈試點;齊河縣憑借“全領域質量提升”實踐,躋身首批國家質量強縣培育庫;39家企業、83個產品斬獲綠色產品認證,92家企業入選山東省高端品牌培育名單,“德州造”正以更高品質走向全國。
精選500余項高價值專利打造“定制化菜單”,122件專利許可備案落地,讓“紙面成果”變成“生產線效益”。建立功能糖產業專利池和運營中心,打造“專利供需智能匹配平臺”,推動德州功能糖產業占據全國市場份額的70%,真正實現了“創新引領產業、產業反哺創新”的良性循環。
“我們將始終以‘公正執法、熱情服務、團結奉獻、事爭一流’為標尺,在車間一線解難題,在市場前沿護公平,在服務窗口暖民心,持續擦亮德州市場監管品牌?!碑呏緡硎?。